常看到輪胎旁有一些數字 對一些剛接觸汽車的人或許有些好奇
以Honda FIT原廠輪胎來看 會看到 185/55/16R
185 代表他的胎寬 單位是mm
55 代表他的胎壁高度比率 一般稱為扁平比 單位是% 胎壁計算方式為胎寬*扁平比 185*0.55=102mm
16R 代表輪胎內徑為16 單位是 inch (1英吋=2.54公分)
===胎寬對行車的影饗 對應鋁圈寬度J值安裝===
胎寬越寬 與地面接觸面積變大
行車越穩定 過彎及變換車道時會有很大的幫助
附加的代價是油耗越差 噪音越大
===扁平比對行車的影響===
胎壁高度取決於胎寬及扁平比
胎寬越寬 高度比越高 自然胎壁就越高
胎壁越高 輪胎的直徑就越大 力矩變大
低彈跳感降低 低速行駛時越舒服 高速油耗些微變好
高速行駛時路感降低 高速彈跳感增大 起步時油耗些微變差
===輪胎內徑尺寸 對應鋁圈inch尺寸安裝===
輪胎與鋁圈尺寸越大 比較同尺寸胎寬相對來的大 重量也來的重
相對就擁有胎寬越大的特點 及輪胎直徑變大的特點
===要注意的地方===
輪寬多一級數 胎壁比就要少一級
舉例而言同為16R的輪胎
原為185/55 升級為195後胎壁比就建議為50
才不會造成輪胎直徑差別過大 跟時速表有速差的現象(越大代表越高於時速表)
另外輪胎在升級輪寬後左右轉動至極限時 是否會與內龜板(內側擋泥板)干涉
若會有這個問題就要考慮降輪寬 或找ET值較小的鋁圈
及升級輪胎大小後車身彈跳時是否會跟葉子板(上方擋泥板)干涉
若會有這個問題 就要考慮是否要降大小(降鋁圈輪胎尺寸 降扁平比...等)
網路上其實有很多現成的計算公式及圖示 可以多加利用
這邊就先貼一個
http://www.mxauto.net/wheel_tire.php
有空再來打一下鋁圈的ET值與J值 是什麼東西